一、施工前对原路面的破碎物、垃圾杂物和种植土等全部清除干净,并大致找平压实。路基施工时保护生态环境。路基压实度及相关要求见下表:
试拌和及检测: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性拌和,拌和料检测是否合格,不合格重新调整,合格后方可使用。
路堤填筑时,应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对于细粒土、粘砂土,碾压前应控制填料含水量不超过试验段填筑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当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取洒水措施,洒水量根据测试的填料最佳含水量按照公式计算。洒水方式采用取土坑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基上洒水搅拌两种办法。当含水量超过规定值时,在取土坑内用挖掘机提前松土翻晒,或在路堤填料上用旋耕犁翻晒,并适当减小填层松铺厚度,降低填料的含水量,使填料含水量始终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的范围内,以保证最佳压实效果。
本标段区间路基本体(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工序说明如下。
四区段:路基填筑施工顺线路纵向按“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等四个区段进行布置,每区段纵向长度视现场情况可按100~200m左右划分。采用四区段布置路基填筑施工作业区域,是为了使各工序能够相对独立进行作业,各种机械设备各行其道,在各自的作业区域独立高效地进行施工作业,互不干扰,充分发挥其生产效能,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本工程土工格栅包括用于路面结构搭茬处的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与用于路基加宽处理的钢塑双向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见《新旧路面结构搭茬图》,钢塑双向土工格栅见《路基加宽处理图》。
断裂强度(KN/m):径向:50;纬向:50;伸长率:≤4%;单位面积质量:440g/m2;含胶量:≥20%;网眼尺寸:20±1mm;耐温性:-100~280℃。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进行平整和测量。恢复中线m设一桩,进行水平标高测量,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桩,用推土机初平,人工配合平地机修筑路拱,并用压路机碾压,使路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进行整修拍实。整修后的边坡应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要顺。边坡刷去超填部分后,应作为一个流程进行整修夯实,做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压实密度合格。
路堤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段进行分层填筑。松铺厚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确定,施工时在路肩位置竖立标尺杆,以控制摊铺厚度,每层填筑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根据车厢容积和松铺厚度计算卸土间距,由专人指挥卸车。如地面有坡度,从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达到一定条件后再进行全断面分段填筑。
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一作业区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以避免路基左右侧沉降不均。若采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尽量减少不同填料层数,每一填筑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路拱,以保证雨天路基填筑面不积水。路拱在第一层全断面填筑时设置完毕,第二层开始则均厚填筑。
本溪北地跨线桥工程(一期)南起北地广场,向西北方向连续跨越本溪站、本溪铁路车辆段、本钢北部车场,接入滨河南路。在现状的两条滨河南路(分上、下行)之间布设A、B、C、D四条匝道连接主桥与滨河南路。本溪北地跨线桥的路基工程主要包括C、D匝道路基、A匝道和B匝道连接滨河南路的路基以及G、H加速车道的路基。
(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本溪市北地跨线)、本溪市城市建设办公室提供的本工程所在区域地形及规划资料。
三、破旧路、平整场地、填筑路基和开挖挡土墙基础前,先弄清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请有关单位派员现场监护指导施工。当管顶至路床顶面厚度小于60cm,不得使用重碾碾压,采用人工或其他机具夯实,并采取加固措施。
现场清理 测量放线现场核对 开工报告 工程实施施工自检 报检签证 试验检测 质量评定 工程验收 现场恢复 工程保修。
八流程: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按以下八个步骤进行循环作业: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成型。
路堤施工中必须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m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压实度;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控制路基施工时,填筑面应平整,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必要的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截、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二、匝道及主线路床顶土基回弹模量达到40MPa,达不到要求则进行处理以达到该要求。
应选用水稳性好,具有经干湿循环式水浸泡不易分解的特性的石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7.5mm,碎石垫层采用向两侧倾斜1.5%的横坡,使其内的水排向两侧,避免影响路基。
施工测量和放样:在开工前进行恢复中线,然后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在施工范围内测量放出路基边缘、坡脚、排水沟等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并测绘出路线的横断面,为计算工程数量提供依据。
土质调查及填料的选择:本段路基填土为借土填方,开工前在现场取有代表性的填筑土样,按设计标准进行试验,并将上述测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土质试验和调查,为下一步进行的基底处理、路堤填筑等提供依据,以便确定最佳施工方案。施工中根据土工试验结果,进一步判定土壤或填料的名称、分类(分组),土的工程性质,土方量变化率等,与设计规定值、规定允许值加以比较,进而进一步确定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土方调配计划,选定机械设备。
填料检查:在路堤填筑前,填方材料在土质变化时取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含量和击实试验。击实试验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确定最佳含水量。
压实度检测:路堤填土压实的质量检测,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同时进行。为保证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本标段采用灌砂法、K30、EVD法。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分层松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等有关工艺参数碾压达到要求后,由试验人员跟踪检测。不同部位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选型配套。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确保设备的高效率运转。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施工需要。
检测、修整下承层:铺筑基床表层前,对下承层进行地基系数和孔隙率复测,不合格地段进行处理,确保下承层无质量隐患。
运输:采用自卸汽车上料,尽快运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压实,减少成品料在路上的时间。
施工前对原路面的破碎物、垃圾杂物和种植土等全部清除干净,并大致找平压实。路基施工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本段路基施工按公路路基施工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检测。当挖至路基设计标高时,及时对基底土质情况进行检测,土基回弹模量如果达不到要求则进行换填并夯实。换填底面应满足匀质地基的要求。
为确保边坡压实与路堤全断面一致,边坡外侧各超填0.5m,待路基防护施工前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刷坡。每层路基填筑压实完毕均应测量放出边线,洒上石灰线,以控制上层填土,确保路基侧面边坡的坡率。
填筑段在卸料的同时,采用推土机推平,注意每层按要求设置路拱。推土机从两侧纵向行驶,逐步向路基中心刮平,同时用人工配合填平凹坑,以保证压实质量。
纵向抗拉强度:≥80KN;横向抗拉强度: ≥80KN;伸长率: ≦3%;结点剥离力:≥500KN。
⑶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受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