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中心城区部分地下管网设施超期服役,就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各种“疾病”缠身。近年来,全市探查发现的1424处地下病害体中76%发生在带水管线、管基附近,影响道路安全运行。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排水管网欠账多问题,反映出我市地下管网的诸多隐患,在排查2100余公里排水管网后,发现1139处混错接点。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造更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都将受到影响。
我市中心城区5920.38公里各类地下管网始建于20世纪70-80年代,运行超过20年以上的地下管网占比达32%,其中,602公里供水管网运行年限超40年。管网渗漏、淤堵、腐蚀问题突出,改造刻不容缓。
近十年,西宁市的降雨量从2021年的282.3毫米增加至2024年1-11月的626毫米,增长率达122%。现有的管网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汛期安全风险严峻,必须赶紧升级。
2021年以来,国家部署支持推进“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优先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这些政策为城市的更新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随着西宁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地下管网的“老毛病”也越来越多:建设规模不足、老化严重、管径太小……一到汛期,内涝、道路空洞问题频发。从2021年开始,西宁市就对地下管网进行了全面“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了“轻重缓急”的改造计划,争取国家支持,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
西宁的冬天有多冷,大家都懂。沥青、混凝土连续五天气温低于5度不具备施工条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所以,每年12月至来年3月进入“冬歇期”,等到气温回升,施工队必须火力全开,加紧施工。
中高考、环湖赛、旅游旺季、青洽会……在西宁重要节会,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出行和活动,施工时间也得“精打细算”:3月开学季错峰开工,6月-8月保障重要节会恢复交通。因此,当前施工是比较有利的时机。
按照争取落实到位中央资金发挥质效的要求,支路地下管网改造项目须在1年内完成,主次干路改造项目须在2年内完成建设,现在开工可更好落实中央资金政策。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各类市政管线一起搞定,统筹好各类市政管线,避免重复开挖建设。科学调整公交线路,优化信号灯配时,联合高德、百度地图,实时更新导航路线,Betway-官网平台最大限度降低对出行带来的影响。
施工前相关部门对沿线小区、单位、商户进行全覆盖调研,合理预留便民通道及绿色通道、应急通道,规范设置各类标识牌,制定“一路一策”交通组织方案。工期倒计时牌让你一目了然!同时,紧盯管网更新改造的关键环节,将“零破坏”作为目标,规范项目审批、施工组织、过程监管等全过程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确保施工安全规范。
零挖断、零破坏,紧盯关键环节,规范审批、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管理,确保既有管线安全无损,切实提升地下管网施工的规范性、安全性。